当前位置:首页>>文艺名人
张华敏
【发布时间】:2009-02-18
张华敏,1962年1月生于陕西西安,中共党员,现为二炮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,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、全国青联委员、北京市青联常委、朝阳区文联名誉理事。
张华敏是近年来活跃在军内外舞台和银屏上的一位深受观众(听众)喜爱的歌唱家、影视艺术家,在中央电视台的《春节晚会》、《元旦晚会》、《七一晚会》、《八一晚会》、《国庆晚会》等等多台大型晚会频频亮相,并多次随中央电视台《心连心》艺术团赴宁夏。百色、延安、西藏、韶山、南昌、西昌、左权、广西。福建等革命老区慰问演出。并多次随文化部、统战部、总政治部深入部队、基层、下乡演出获得高度评价。并荣立二等功一次,三等功两次,提前晋级一次,被选为二炮第六届党代表。多次在全国多个声乐大赛中获得好成绩。自2006年起曾四次参加朝阳区文化三下乡活动,受到驻区人民的欢迎。
用优美清脆的歌声,勾勒出一幅幅陕北黄土高原的生活图景,她演唱的陕北民歌备受人们喜爱,也让自小生长在西安都市里的张华敏常常被误以为是陕北女子,虽然已经在北京生活多年,但说起家乡西安来,她依旧感到很亲切。
7岁掉牙照上过晚报
一听说是《西安晚报》的记者要进行专访,张华敏很是热情,“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唱歌跳舞,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表演,我有张7岁那年演出的照片,被登到了《西安晚报》上,那是张黑白照片。我印象最深的是,那时候我正好掉了牙,照片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我的豁牙,特别有趣”。
家住纺织城的张华敏有着很好的艺术天赋,家里虽然没有搞艺术的,可她对唱歌跳舞却是情有独钟。因为能很好地模仿其他歌手的唱腔,张华敏被周围的朋友称为“录音机”,她解释说:“很多电视剧插曲,我听一遍就能哼了,听两遍,就能把歌词和旋律记下来。”
“军中百灵”唱遍大江南北
从上世纪80年代起,张华敏以演唱陕北民歌而蜚声歌坛,一次在中央电视台晚会上的演唱,被二炮歌舞团看中,1990年,张华敏从陕西省歌舞剧院被特招入伍,那时恰好张暴默转业,当时有多家京城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,有家报纸这样写道:“张暴默转业,张华敏入伍,二炮的台柱子还姓张。”
因为是军人,歌又唱得好,张华敏被称为“军中百灵”,到全国各地的边防哨所慰问演出,也是张华敏这些年的工作重心之一,到底在多少个部队营房演唱过,张华敏已经记不清楚了,但是有次在大山里,战士们采集的一捧野花,却让张华敏感动至今,她说:“演出完了,收到鲜花,原本是件很平常的事,但那天当我接过一束野花时,就看见战士的手上有血,询问之后,才知道山里面,没有办法买到现成的鲜花,战士们就只能漫山遍野地采集野花,很多野花都长着细细的小刺,战士们要将一枝枝花绑扎成一束花,一不小心就会把手扎破。当时我捧着野花,真的是感慨万千。”
常到陕北采风找灵感
因为能将陕北民歌唱得充满浓郁的地方特点,很多人都会误以为张华敏是陕北人,她说:“我演唱陕北民歌的方式,介于原生态民歌和学院派民歌之间,虽然不是陕北人,但是我能说很地道的陕北话,我觉得只有学会陕北人说话的发音习惯,才能更好地唱好陕北民歌。”在张华敏的《陕北民歌经典影音集》中,无论是凄婉动人的叙事信天游《蓝花花》,感情炽烈、真挚的小调《绣荷包》,还是场面热闹又喜庆的《跑旱船》、勾勒寂寞清苦脚夫生活的《赶牲灵》等经典陕北民歌,都被张华敏演绎的韵味悠长、激情洋溢。张华敏说自己常常会到陕北进行采风,在那片古老的黄土地上,可以找寻到演绎民歌的灵感。
生活感言:我的歌唱灵感源自古老的黄土地。